麦肯咨询在线客服
麦肯咨询微信公众号

微信扫一扫,添加麦肯咨询微信公众号

联系我们
 客户热线
0871-63179280
 地址
昆明市永安国际大厦33楼01室(穿金路小坝立交北侧)
 传真
0871-63179280
经济新常态下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分析
来源 Source:作者:孙晓静        日期 Date:2023-01-03        点击 Hits:1108

 

在经济新常态下,我国经济表现出“动力创新、增速回落”的特征,旅游业在适应现代社会的同时,在旅游市场、资源等方面也凸显出独特性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中国旅游业的规模飞速扩张,其日益显露的融合发展特征,使得旅游业步入全域旅游阶段。在此背景下,正确认识旅游业的特征,科学规划新的发展思路,对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。

一、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

(一)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

2020 年以来,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,我国旅游业受到巨大冲击。截至 2021 12 月底,国内旅游市场总量、收入虽然和 2020 年相比有所恢复,但是仍和 2019 年存在较大差距。

1. 游客数量逐渐恢复

据不完全统计,2019 年国内旅游总人次 60.06 亿人次,2020 年旅游总人次28.79 亿人次,2021 年旅游总人次 32.46亿人次。和 2020 年相比,2021 年的总人次增加了 3.67 亿人次,增长率为 12.8%,已恢复至 2019 年的 54.0%。其中,农村居民 9.04 亿人次,增长 11.1%;城镇居民 23.42 亿人次,增长 13.4%

2. 旅游收入恢复速度快

2019 年国内旅游收入 5.73 万亿元,2020 年旅游收入 2.23 万亿元,2021 旅游收入 2.92 万亿元。和 2020 年相比,2021 年旅游收入增长了 0.69 万亿元,增长率为 31.0%,已恢复至 2019 年的51.0%。其中,农村居民旅游消费 0.55万亿元,增长 28.4%;城镇居民旅游消费 2.36 万亿元,增长 31.6%。说明旅游收入的恢复比较理想。

(二)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

1. 旅游人数

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,人们的生活水平、经济收入都明显提高,人们开始热衷于追求高层次的消费,随之旅游方面的支出也越来越多。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,各地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,很多有特色的旅游景区被人们熟知,并吸引了很多的游客,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。

2. 交通条件

便利的地理位置能够为游客到旅游景区提供方便,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。此外,交通设施水平也非常重要,完善的交通设施能够方便游客前来参观,促进旅游业发展。

3. 旅游基础条件

旅游基础条件包括接待设施、旅游资源等,其中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基础,和旅游业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。旅游设施为游客游玩提供支持,完善的配套设施有助于提高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,提高游客的满意程度。

4. 技术进步

在旅游产业发展中,我国对技术方面的支持、投资力度逐年增加,对技术创新程度不断提高,旅游产业也随之转型升级,技术进步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动力,推动旅游业趋向于技术型产业。

二、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业的特征

(一)经济新常态概述

新常态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状态,和依托能源资源投入带动增长相比,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格局、方式均发生了变化,概括总结为动力创新、结构优化、增速回落三个方面。通过分析经济结构发现,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提升,人均消费占比也持续增长,并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城乡一体化结构;基于经济增速分析,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由往年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,呈现出旧常态转为新常态的特征;基于驱动力分析,中国经济开始由投资带动、要素投入等向技术创新驱动转变,更趋向于“高、精、尖”。

(二)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业的特征

1. 旅游市场规模扩大,结构合理

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,旅游行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,旅游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。2019 年,国内旅游人数 60.06 亿人次, 比 2018年增长 8.43%;国际入境旅游人数 1.28 亿人次,比 2018 年下降 1.00%;出境旅游人数 1.09 亿人次,比 2018 年增长 17.50%。在人们的旅游需求上,由以往单独的观光旅游、文化旅游等,逐渐转变为综合型旅游;在人们的消费层级上,由经济型消费提升为高档、奢侈型消费;在组织形式上,由自驾游、团队游转为各种形式相结合的旅游;在旅游圈上,以“3小时”旅游为假期的活动范围,以近郊游、都市休闲为主的本地游特征明显;在游客群体上,城镇居民更青睐于远方风景,其中 300 公里以上的出游距离占比 12.2%;而在旅游产品上,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,游客数量的增多,传统的观光、文化产品已无法满足需要,医疗、休闲、养老等各种旅游产品随之产生。

2. 旅游产业创新发展,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

旅游业的发展和创新,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整合与发展,具体体现在信息产业、工业产业等领域的融合。在经济新常态下,旅游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。在智慧旅游发展过程中,文化和旅游部针对旅游业融合先后制定了相关意见,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指导思想。在和信息产业融合的过程中,旅游业通过云计算、物联网等技术,依托游客需求,收集处理游客信息,从导购、导航等方面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体验;基于信息化平台,完整地记录游客信息,估测旅游景区的客容量,实时监控游客数量。总体来讲,经济新常态下的旅游业能够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体验,提升旅游景区的管理质量,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。

3. 政府放权,资源整合加速

经济新常态下,旅游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,各大旅游景区想要获得市场份额,必须有效整合旅游资源。继京津冀、长三角等城市群之后,国务院批复了各大城市群的规划方案。在此背景下,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城市群,通过整合沿线旅游资源,构建无障碍景区,实现共同发展。与此同时,为推进旅游市场全面开放,政府部门基于市场规律简政放权。

4. 夜间文旅成为新增长点

近年来,各地纷纷开展夜间旅游,小吃夜市、江河夜游等项目先后亮相,部分景区通过对游览时间的延长,来吸引和留住游客,夜间旅游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文旅产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。据统计,2019 年我国夜间旅游消费为 26.43万亿元,2020 年为 30.90 万亿元,2021年为 36.35 万亿元,说明夜间旅游市场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。与此同时,夜间旅游的推出,为旅游资源的利用、整合提供了更多的增长方式。马蜂窝旅游发布数据显示,72.22% “95 游客在旅行中策划夜间游玩的计划,其中“90 ”“00 占夜游人群的 60% 以上。和日间游览相比,夜游不仅拓展了旅游资源的延展面,更为旅游景区的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可能。

三、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

(一)丰富产品内涵,促进旅游业升级转型

新时代,游客的旅游需求不断转变。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,要科学配置相关要素,形成高效的产业链,具体可从以下几点进行。

第一,培育旅游新热点,鼓励旅游业“大众化”发展。和其他产业融合,大量研发新业态,以游客需求为出发点对旅游产品进行研发,并逐步完善和优化产品质量,从而满足各类群体的消费需求。

第二,释放旅游原本的性能,鼓励旅游业“绿色化”发展。旅游业是可持续、资源消耗少的产业,在打造绿色旅游景区、提供绿色旅游食品等方面下功夫,推动旅游业健康、稳步发展。

第三,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挖掘,推动旅游业向知识化方向发展。深挖资源背后的内涵,特别是文化内涵,重视文化交流,科学运用现代技术和艺术将晦涩的资源转为旅游产品,在单一的文化中融入体验、观光等环节,推动旅游业向着更深层发展。

(二)抓住“新基建”机遇,培育新型旅游市场主体

各地旅游主管部门要紧抓“新基建”机遇,培育壮大旅游市场,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。经济新常态下,中央启动了涉及大数据、5G 等领域的新基建”,在推动业态增长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从长远来讲,新基建可促进智慧旅游、旅游业态多样化等发展。同时,旅游主管部门还要强化顶层设计,精准识别潜在风险,加强公共服务建设,尽量减少中小企业的转型费用。新形势下,智慧旅游的构建在应急指挥平台、数据中心构建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,但要注意,智慧旅游并非政绩工程,要让游客可知可感品质、便捷等方面,更要让旅游市场主体感知其效益与动能,从而确保智慧旅游落地生根。

(三)深化旅游业改革,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

改革是旅游业发展的动力,早在2014 年,国务院就发布了和旅游行业改革发展有关的意见,为旅游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。实践中,旅游业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。

第一,对政府职能进行转变,加大市场主体的整合力度。受经济新常态影响,旅游业不再具备垄断市场的优势。但是,由于部分企业有行政背景,相较于其他企业,旅游业赋有隐形特权。对此,旅游业要坚持政企分开,建立和落实市场准入机制,从而全面开放旅游市场。

第二,借助舆论作用,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。利用互联网、媒体的权威,树立产业形象,优化社会舆论的环境。积极响应政府号召,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重视生态保育,建设集保护环境、节约资源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产业。

第三,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服务队伍。基于人才强旅战略,构建旅游学科体系,深化教学改革,有机结合教学实践、市场主体,让旅游业真正服务于市场。从事旅游业的工作人员,需重点讲解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,不断提升其职业素养。

第四,完善导游管理体制,落实工作人员的薪酬保障机制,在注重人员培养的基础上,吸引和留住人才。

(四)坚持问题导向,实现和谐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,旅游业要以问题为导向,从招商引资、梯次发展等方面着手。

第一,招商引资,拓宽就业渠道。大力建设综合性旅游业发展平台,在旅游景区外围、城市缓冲带,以优质项目招商引资。鼓励旅游景区聘请无业居民或个体居民用宅基地从事旅游行业,这样既能提高景区的经营收入,又能提高居民的经济收入。

第二,梯次发展,让居民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中。利用外围和区域的旅游资源优势,在不影响环境修复的同时,引导景区居民自觉保护景区资源,并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中,在重视环境保护的前提下,大力开发休闲产品,使景区居民从中获得收益。

第三,充分运用社保平台,完善旅游景区的公共服务。多维度、多渠道地解决景区居民的养老和就业等问题,加大景区公共设施和服务方面的投入,确保景区居民老有所养。对于景区内的老弱者,要为其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,切实解决养老问题,实现应保尽保。

(五)完善旅游公共体系和治理体系

第一,完善旅游公共体系。其一,构建旅游交通网络。为了给游客提供安全、便捷的旅游体验,要加大铁路基础建设,尽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电子联网不停车收费。配置观光车,加强各景点、各景区的联系,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。其二,提升服务水平。加大自助旅游管理力度,通过短信、显示屏等实时向游客播报信息;对于游客服务中心来讲,要转变工作模式,及时向游客提供住所、观光等信息,提升服务质量。

第二,完善旅游治理体系。基于中央层面分析,对于中小企业的增值税、房屋租金减免等,无须再区分领域和行业,凡是符合标准的个体或中小企业,都可享受相关待遇;各地旅游部门在旅游业扶持、疫情防控等方面要发挥作用,如旅游和文化部门出台退还旅行社保证金政策,调整旅游发展基金的使用比例和方向,制定旅游业贷款贴息政策等。另外,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一方,行政主体要切实保障游客权利,特别是游客的身体健康、生命安全,这是旅游业必须遵守的。在复工复业的重要阶段,主管部门要强化专业指导,重点加强服务中心、集散中心、公共厕所等场所的疫情防控。

(六)依托信息技术,革新旅游管理模式

信息化时代,云网络、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既方便了人们的出行,改变了人们的生活、生产方式,更促进了旅游业管理模式的革新。经济新常态下,旅游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,积极融合信息技术,具体表现如下。

第一,转变工作观念,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。和旅游院校建立合作关系,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信息化建设;大力宣传信息技术的作用,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高度。

第二,对旅游信息资源进行整合,提高信息管理质量。建设数据信息中心,整合旅游信息,使其全面地呈现出来,提高旅游信息的价值。挖掘游客需求,革新旅游产品,制订科学、精准的营销方案。

第三,加大资金投入。大力建设基础设施,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一体化旅游试点;建立健全旅游服务体系,为游客提供在线订票等服务,方便游客出行;针对旅行社、游客接待中心等公共场所,配备完善的信息服务系统,及时为游客提供服务,解答困惑。

此外,利用旅游景区纵深,实行圈层战略。在时间概念上,大力研发旅游商品、游览项目,以旅游产品的多元化,加快游客的出行脚步;在空间概念上,基于各圈层的资源管理与保护,打破核心景区的局限性,科学布局产业,全面考虑景区的发展水平,充分运用空间纵深,促进旅游景区协调发展;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统筹发展布局,强化规划、衔接,协调各方利益。

四、结束语

经济新常态背景下,旅游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,需要旅游业抓住战略机遇期,寻找新的突破口,培育新的竞争优势,合理运用各景区的旅游资源,实现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。本文通过上述分析,得出在旅游业的发展中,旅游人数、基础条件、交通条件等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。为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,需要旅游业从多个方面着手,如完善旅游公共体系和治理体系、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、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等,在为游客提供优质旅游体验的同时,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。